渔民谢洋节(祭海)

发布时间:2014-02-21 12:59:08

   渔民谢洋祭海,是浙江岱山乃至中国沿海渔民崇拜和信仰海龙王及海上诸神的一种祭祀方式,其民众的参与性之广、影响之大、延续历史之长,不仅在岱山所处的舟山群岛诸多渔家习俗中独树一帜,也是我国东海五千年海洋文化史上最具海洋渔文化个性的民俗之一。

    岱山县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因位于我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中部而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点祭海地。岱山世代居民多以渔为业。境内有岱衢洋、黄大洋、黄泽洋、灰鳖洋等渔场,历史上以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四大经济鱼类而闻名遐迩。 

    祭海在岱山历史上主要有官祭与民祭两种形态。官方记载或传说有秦朝的方士徐福祭海,隋朝的陈棱将军刑马祭海,宋乾道五年宋孝宗下诏令祭东海龙王于定海县海神庙,宋高宗赵构抵岱避难祭海,以及清康熙、雍正先后下旨封龙祭龙,地方官奉诏公祭岱山海域的灌门老龙等。民间祭海虽无记载却更频繁。旧时渔民由于生产工具落后,每逢风暴,渔民在海上的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于是将传说中的海上诸神明奉为生命保护神和丰收的赐福神。所以每逢渔汛开洋、谢洋时节均要举行祭海仪式,渔民称 “谢龙水酒”或“行文书”,礼仪定式讲究,程序完整。此习俗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至目前,岱山部分偏僻渔村仍沿袭着这一传统的民间习俗,保留了祭海的粗犷、纯朴的原生态文化风貌,展示着东海海域渔民龙信仰的独特传统文化与深厚的民俗内涵。 

    近年来,岱山县政府汇同有关部门为传承祭海习俗,成立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及祭海工作小组,投入2300余万元资金在古祭坛遗址上建造了我国首个大型祭海坛,并于每年东海区伏季休渔期,举行规模盛大的 “休渔谢洋”大典。以祭海为载体,积极倡导让大海修养生息,呼吁全人类关爱海洋、呵护海洋,抒发人类对大海的感恩之情的理念,提升了祭海活动的涵意。此活动经各大媒体传播,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影响。